A.以行贿谋取中标
B.借用其他企业的资质证书参加投标
C.投标时递交虚假业绩证明、资格文件
D.投标文件中故意在商务上和技术上采用模糊的语言骗取中标,中标后提供劣质货物、工程或服务
A.以行贿谋取中标
B.借用其他企业的资质证书参加投标
C.投标时递交虚假业绩证明、资格文件
D.投标文件中故意在商务上和技术上采用模糊的语言骗取中标,中标后提供劣质货物、工程或服务
A.1年至3年
B.9个月至1年
C.6个月至9个月
D.3个月至6个月
A.以行贿谋取中标
B.在三年内一次串通投标
C.串通投标行为造成20万元经济损失
D.其他串通投标行为但未造成经济损失
A.向招标人征询确定中标人的意向或者接受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明示或者暗示提出的倾向或者排斥特定投标人的要求
B.对依法应当否决的投标提出否决意见
C.暗示或者诱导投标人作出澄清、说明或者接受投标人主动提出的澄清、说明
D.其他不客观、不公正履行职务的行为
A.1年至2年
B.9个月至1年
C.6个月至9个月
D.3个月至6个月
A.伪造、变造资格、资质证书骗取中标
B.在非招标项目中违反合同约定
C.3年内2次以上使用他人名义投标
D.给招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的弄虚作假行为
A.30
B.20
C.10
D.40
A.串通投标
B.提供虚假材料
C.贿赂招标人
D.未按时提交投标文件
A.依法应当公开招标的项目不按照规定在指定媒介发布资格预审公告
B.依法应当公开招标的项目按照规定在指定媒介发布招标公告
C.在不同媒介发布的同一招标项目的资格预审公告或者招标公告的内容不一致,影响潜在投标人申请资格预审或者投标
D.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招标人不按照规定发布资格预审公告或者招标公告,构成规避招标的,依照招标投标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