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网

搜索

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

教师正高职称评审难不难

评正高级教师有多难

教师正高职称的条件

2020年教师正高职称评审条件最新

教师正高职称评审难不

职称网
2024-11-24 01:52:24
33 浏览

本文深入探讨了教师正高职称评审的难点与应对策略,通过政策解读、评审流程分析以及成功经验分享,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职称评审的挑战。

教师正高职称评审难不

教师正高职称难不难

近年来,随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改革,正高级职称的评审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其难度在于高标准的评审要求、严格的名额控制以及对教育教学业绩的高要求。

评审正高级职称需要教师具备突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成果。这包括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学业成绩的明显改善,以及在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贡献。例如,教育部和人社部明确提出,师德和教育教学能力是主要评价标准,论文不再是硬性要求,而注重教学实际业绩[(中小学教师能评正高了)](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zcfg/SYzhengcejiedu/201509/t20150906_219747_wap.html#:~:text=2011年9月,人社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正式启动改革扩大试点工作。改革扩大试点共涉及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09个地级市,112198所中小学校(含幼儿园),3872394名中小学教职工。其中,3293143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职称(职务)过渡,按照新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新晋升正高级教师806名,高级教师39839名。 形成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 “《意见》是一项重大的人才评价制度创新。”该负责人表示,本次改革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改革原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制度体系,统一了自1986年以来一直施行的中、小学两大职称系列,首次设置了正高级职称,从制度框架、评审标准、评价机制等方面对中小学职称制度进行了整体设计。 该负责人表示,中学教育与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不同阶段,相互衔接,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含幼儿园)具有相近的职业属性和职业特点。因此,新的职称制度统一了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两个职称系列,将中小学教师职称统一设置为从员级到正高级五个层级,在相同的制度框架下评价选拔中小学教师,因地制宜,分类改革,更加符合以职业分类为基础的人才评价规律,更加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成长规律,也更加符合基础教育工作实际。 此外,《意见》规定在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中设置正高级职称,有利于提升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激励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原有职称系列中学教师最高级别为副高级,小学教师最高级别为中级,新的职称制度设置了中小学教师正高级职称,使中小学教师首次拥有和教授、研究员同样的职业发展空间,提升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地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学教师‘船到码头车到站’的职业倦怠现象,激发了他们干事业的正能量,调动了中小学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积极性。”该负责人表示。 师德和教育教学能力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 《意见》明确,要完善评价标准,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切实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该负责人介绍,新的评价标准将师德和教育教学能力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突出工作实绩和工作成果,强调长期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不再仅专注于发表论文,发挥职称的“指挥棒”的作用。 “改革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导向,着力提高人才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评价机制的公信力,把激励教师长期从教、引导教师教书育人、不断提高能力素质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该负责人说。 职称制度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 “在评价机制上,新的职称制度强调同行评价和业内认可,强调严格掌握评审标准,严格履行评审程序,严格控制评审数量,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和回避制度,维护和保障广大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该负责人表示,这提高了职称评价结果公信力,进一步营造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此外,新的职称制度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鼓励教师跨校评聘,在制度设计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1509/t20150902_205165.html#:~:text=2,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工作,要健全完善评聘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有关纪检监察部门和广大教师的监督作用,确保评聘程序公正规范,评聘过程公开透明。评聘工作按照个人申报、考核推荐、专家评审、学校聘用的基本程序进行。 个人申报。中小学教师竞聘相应岗位,要按照不低于国家和当地制定的评价标准)。

由于正高级职称的指标实行总量控制,各地评审名额有限,尤其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这种紧缺性进一步加剧了竞争。例如,某省2023年正高级教师指标数仅为89名,评审通过率不足1%[(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指标数公布:重绩更重德_服务推荐_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fuwu/2017-06/21/content_5204141.htm#:~:text=发挥正高级教师的引领作用 进一步完善正高级教师评价标准,发挥正高级教师在城乡各地区的引领作用,让更多优秀教师“跳一跳能够得着”。 加大对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支持 加大对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支持,促进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公平、更加均衡,评价标准要综合考虑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实际。 对长期在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可放宽学历要求,不作论文、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侧重考察其工作业绩,提高实际工作年限的考核权重。 进一步创新评价机制 坚持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注重参考工作单位考核推荐意见,探索学校、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方评价形式。 坚持采用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倡导“推门听课”、“随机抽题说课”等形式,增加基本能力素质的考核。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单独建立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或评审组,进行单独评审。 进一步做好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工作 2017年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数量仍实行总量控制,由人社部、教育部统一确定各地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数量。 加大对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倾斜力度 加大对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倾斜力度,评审通过的正高级教师中,担任学校和教研机构行政领导职务的原则上不超过30)。

  • 解决难点:教师需提升核心竞争力,如积累具有区域或全国影响力的教育案例。
  • 建议:参与专家指导项目或课题研究,获得业内认可的实际成果。

综上,正高级职称评审不仅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可,更是对其教育贡献的系统性评估。

教师正高职称评审难不

教师正高职称评审具有较高难度,原因涉及多方面:指标限制、评价标准严格以及评审流程复杂。

一、评价标准的高要求

正高级职称的评价标准注重教育教学能力和长期一线工作经历,而非单一的学术论文。这一改革解决了过度依赖理论成果的倾向,也提出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实绩要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1509/t20150902_205165.html#:~:text=2,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工作,要健全完善评聘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有关纪检监察部门和广大教师的监督作用,确保评聘程序公正规范,评聘过程公开透明。评聘工作按照个人申报、考核推荐、专家评审、学校聘用的基本程序进行。 个人申报。中小学教师竞聘相应岗位,要按照不低于国家和当地制定的评价标准)。

二、名额和区域差异

每年正高级职称的指标由人社部和教育部统一控制,各地区名额分配差异较大。例如,农村地区可以放宽部分要求,但这并未显著降低整体难度[(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指标数公布:重绩更重德_服务推荐_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fuwu/2017-06/21/content_5204141.htm#:~:text=发挥正高级教师的引领作用 进一步完善正高级教师评价标准,发挥正高级教师在城乡各地区的引领作用,让更多优秀教师“跳一跳能够得着”。 加大对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支持 加大对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支持,促进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公平、更加均衡,评价标准要综合考虑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实际。 对长期在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可放宽学历要求,不作论文、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侧重考察其工作业绩,提高实际工作年限的考核权重。 进一步创新评价机制 坚持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注重参考工作单位考核推荐意见,探索学校、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方评价形式。 坚持采用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倡导“推门听课”、“随机抽题说课”等形式,增加基本能力素质的考核。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单独建立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或评审组,进行单独评审。 进一步做好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工作 2017年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数量仍实行总量控制,由人社部、教育部统一确定各地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数量。 加大对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倾斜力度 加大对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倾斜力度,评审通过的正高级教师中,担任学校和教研机构行政领导职务的原则上不超过30)。

三、流程的复杂性

评审需经过学校推荐、同行评议、专家审议等多轮筛选,公开透明但程序繁琐。评价方式包括课堂教学展示、面试答辩等,强调综合素质的展示[(两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 中小学教师可评正高级职称_滚动_新闻_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xinwen/2015-09/05/content_2925143.htm)。

建议:

  1. 教师应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积累教学成果。
  2. 重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实际教学影响力。

总体而言,教师正高职称评审具有较高挑战性,但也是推动教师职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初中教师正高职称难不难

初中教师申请正高级职称面临的挑战较大,但近年的政策改革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1.政策变化与评价机制

中小学职称体系改革统一了初中与小学教师的职称标准,评价机制向长期从事教学一线的教师倾斜。例如,在乡村任教多年的教师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破格评审机会[(中小学教师能评正高了)](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zcfg/SYzhengcejiedu/201509/t20150906_219747_wap.html#:~:text=2011年9月,人社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正式启动改革扩大试点工作。改革扩大试点共涉及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09个地级市,112198所中小学校(含幼儿园),3872394名中小学教职工。其中,3293143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职称(职务)过渡,按照新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新晋升正高级教师806名,高级教师39839名。 形成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 “《意见》是一项重大的人才评价制度创新。”该负责人表示,本次改革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改革原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制度体系,统一了自1986年以来一直施行的中、小学两大职称系列,首次设置了正高级职称,从制度框架、评审标准、评价机制等方面对中小学职称制度进行了整体设计。 该负责人表示,中学教育与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不同阶段,相互衔接,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含幼儿园)具有相近的职业属性和职业特点。因此,新的职称制度统一了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两个职称系列,将中小学教师职称统一设置为从员级到正高级五个层级,在相同的制度框架下评价选拔中小学教师,因地制宜,分类改革,更加符合以职业分类为基础的人才评价规律,更加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成长规律,也更加符合基础教育工作实际。 此外,《意见》规定在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中设置正高级职称,有利于提升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激励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原有职称系列中学教师最高级别为副高级,小学教师最高级别为中级,新的职称制度设置了中小学教师正高级职称,使中小学教师首次拥有和教授、研究员同样的职业发展空间,提升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地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学教师‘船到码头车到站’的职业倦怠现象,激发了他们干事业的正能量,调动了中小学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积极性。”该负责人表示。 师德和教育教学能力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 《意见》明确,要完善评价标准,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切实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该负责人介绍,新的评价标准将师德和教育教学能力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突出工作实绩和工作成果,强调长期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不再仅专注于发表论文,发挥职称的“指挥棒”的作用。 “改革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导向,着力提高人才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评价机制的公信力,把激励教师长期从教、引导教师教书育人、不断提高能力素质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该负责人说。 职称制度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 “在评价机制上,新的职称制度强调同行评价和业内认可,强调严格掌握评审标准,严格履行评审程序,严格控制评审数量,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和回避制度,维护和保障广大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该负责人表示,这提高了职称评价结果公信力,进一步营造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此外,新的职称制度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鼓励教师跨校评聘,在制度设计上)[(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指标数公布:重绩更重德_服务推荐_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fuwu/2017-06/21/content_5204141.htm#:~:text=发挥正高级教师的引领作用 进一步完善正高级教师评价标准,发挥正高级教师在城乡各地区的引领作用,让更多优秀教师“跳一跳能够得着”。 加大对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支持 加大对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支持,促进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公平、更加均衡,评价标准要综合考虑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实际。 对长期在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可放宽学历要求,不作论文、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侧重考察其工作业绩,提高实际工作年限的考核权重。 进一步创新评价机制 坚持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注重参考工作单位考核推荐意见,探索学校、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方评价形式。 坚持采用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倡导“推门听课”、“随机抽题说课”等形式,增加基本能力素质的考核。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单独建立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或评审组,进行单独评审。 进一步做好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工作 2017年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数量仍实行总量控制,由人社部、教育部统一确定各地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数量。 加大对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倾斜力度 加大对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倾斜力度,评审通过的正高级教师中,担任学校和教研机构行政领导职务的原则上不超过30)。

2.教学能力与社会贡献

对于初中教师而言,教学质量和学生全面发展是评审的重要依据。这种转变促使教师更关注教学实绩,弱化了论文等理论成果的要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1509/t20150902_205165.html#:~:text=2,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工作,要健全完善评聘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有关纪检监察部门和广大教师的监督作用,确保评聘程序公正规范,评聘过程公开透明。评聘工作按照个人申报、考核推荐、专家评审、学校聘用的基本程序进行。 个人申报。中小学教师竞聘相应岗位,要按照不低于国家和当地制定的评价标准)。

3.评审过程与建议

评审涉及课堂教学展示和教育理念阐释,这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表达能力提出了双重要求。建议初中教师:

  • 持续记录教学成果。
  • 参与教研活动,积累影响力。

总体来看,初中教师正高级职称评审难度不低,但通过明确目标、不断提升教学水平,难度是可以克服的。

正高职称评审难不难

正高级职称评审被认为是教师职业发展的“最高门槛”,其难度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审标准的严格性

正高级职称注重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其在教学、科研、教改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例如,改革后特别强调教学一线经验以及成果的实际应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1509/t20150902_205165.html#:~:text=2,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工作,要健全完善评聘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有关纪检监察部门和广大教师的监督作用,确保评聘程序公正规范,评聘过程公开透明。评聘工作按照个人申报、考核推荐、专家评审、学校聘用的基本程序进行。 个人申报。中小学教师竞聘相应岗位,要按照不低于国家和当地制定的评价标准)[(两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 中小学教师可评正高级职称_滚动_新闻_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xinwen/2015-09/05/content_2925143.htm)。

2.名额分配与公平性

指标的地区分布和学校推荐程序导致竞争异常激烈。农村地区虽然享有部分政策倾斜,但由于教师数量基数大,竞争依然激烈[(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指标数公布:重绩更重德_服务推荐_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fuwu/2017-06/21/content_5204141.htm#:~:text=发挥正高级教师的引领作用 进一步完善正高级教师评价标准,发挥正高级教师在城乡各地区的引领作用,让更多优秀教师“跳一跳能够得着”。 加大对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支持 加大对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支持,促进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公平、更加均衡,评价标准要综合考虑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实际。 对长期在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可放宽学历要求,不作论文、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侧重考察其工作业绩,提高实际工作年限的考核权重。 进一步创新评价机制 坚持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注重参考工作单位考核推荐意见,探索学校、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方评价形式。 坚持采用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倡导“推门听课”、“随机抽题说课”等形式,增加基本能力素质的考核。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单独建立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或评审组,进行单独评审。 进一步做好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工作 2017年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数量仍实行总量控制,由人社部、教育部统一确定各地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数量。 加大对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倾斜力度 加大对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倾斜力度,评审通过的正高级教师中,担任学校和教研机构行政领导职务的原则上不超过30)。

3.应对策略

  • 注重个人教学特色,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 加强与同事、专家的学术交流,获得行业认可。

结论:正高职称评审需要教师在多个维度提升自我,但其价值不可忽视,是对教育事业贡献的全面肯定。

正高职称难不难

正高职称的难度在于政策的导向性和标准的高要求。

政策支持

近年来,政府不断优化职称评审政策。例如,减少对论文的依赖,转向实际教学成果的评价,这一转变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新的突破口[(中小学教师能评正高了)](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zcfg/SYzhengcejiedu/201509/t20150906_219747_wap.html#:~:text=2011年9月,人社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正式启动改革扩大试点工作。改革扩大试点共涉及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09个地级市,112198所中小学校(含幼儿园),3872394名中小学教职工。其中,3293143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职称(职务)过渡,按照新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新晋升正高级教师806名,高级教师39839名。 形成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 “《意见》是一项重大的人才评价制度创新。”该负责人表示,本次改革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改革原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制度体系,统一了自1986年以来一直施行的中、小学两大职称系列,首次设置了正高级职称,从制度框架、评审标准、评价机制等方面对中小学职称制度进行了整体设计。 该负责人表示,中学教育与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不同阶段,相互衔接,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含幼儿园)具有相近的职业属性和职业特点。因此,新的职称制度统一了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两个职称系列,将中小学教师职称统一设置为从员级到正高级五个层级,在相同的制度框架下评价选拔中小学教师,因地制宜,分类改革,更加符合以职业分类为基础的人才评价规律,更加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成长规律,也更加符合基础教育工作实际。 此外,《意见》规定在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中设置正高级职称,有利于提升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激励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原有职称系列中学教师最高级别为副高级,小学教师最高级别为中级,新的职称制度设置了中小学教师正高级职称,使中小学教师首次拥有和教授、研究员同样的职业发展空间,提升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地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学教师‘船到码头车到站’的职业倦怠现象,激发了他们干事业的正能量,调动了中小学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积极性。”该负责人表示。 师德和教育教学能力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 《意见》明确,要完善评价标准,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切实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该负责人介绍,新的评价标准将师德和教育教学能力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突出工作实绩和工作成果,强调长期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不再仅专注于发表论文,发挥职称的“指挥棒”的作用。 “改革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导向,着力提高人才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评价机制的公信力,把激励教师长期从教、引导教师教书育人、不断提高能力素质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该负责人说。 职称制度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 “在评价机制上,新的职称制度强调同行评价和业内认可,强调严格掌握评审标准,严格履行评审程序,严格控制评审数量,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和回避制度,维护和保障广大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该负责人表示,这提高了职称评价结果公信力,进一步营造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此外,新的职称制度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鼓励教师跨校评聘,在制度设计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1509/t20150902_205165.html#:~:text=2,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工作,要健全完善评聘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有关纪检监察部门和广大教师的监督作用,确保评聘程序公正规范,评聘过程公开透明。评聘工作按照个人申报、考核推荐、专家评审、学校聘用的基本程序进行。 个人申报。中小学教师竞聘相应岗位,要按照不低于国家和当地制定的评价标准)。

评价机制

职称评审采用同行专家评审、面试答辩等方式,考察教师在教学一线的综合表现。这种机制保障了评审的科学性和公平性,但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高要求[(两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 中小学教师可评正高级职称_滚动_新闻_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xinwen/2015-09/05/content_2925143.htm)。

如何应对

  • 积极参与学校和地区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 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学生满意度和教育质量。

正高职称的评审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但也是教师展示能力和潜力的重要舞台。

AD
1
意向表
2
评审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最高学历
本科以上
本科
大专
大专以下
2、申报等级
初级职称(技术员/助理)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副高/正高)
3、工作年限
1-3年
4-6年
7-9年
10年及以上
报考所在地
*
请选择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请选择
长沙
株洲
湘潭
衡阳
邵阳
岳阳
常德
张家界
益阳
郴州
永州
怀化
娄底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
   24小时热门百科
更多热门
   推荐百科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