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网

搜索

河南 正高职称

河南职称正高要求

河南评正高职称老师条件是什么

河南评正高职称老师条件怎么样

河南正高级教师评选条件

河南评正高职称老师条件

职称网
2024-11-05 02:01:13
107 浏览

本文详细解析了河南省教师评正高级职称的相关条件,从教学、科研、德育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评审的关键要求,为教师的职称评审提供指导。

河南评正高职称老师条件

河南评正高职称老师条件

在河南省,教师评定正高级职称的条件是多维度的,注重教师的综合能力、教育教学成果以及教科研水平。正高级职称是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的最高级别,其评审过程严格而复杂。

首先,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学术和教育水平,包括拥有博士学位,并且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至少12年。对于具有硕士或本科学历的教师,评定正高级职称的服务年限则相应增加,一般要求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至少20年[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评价标准》的通知_履职依据_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https://hrss.henan.gov.cn/2022/10-10/2619817.html#:~:text=第三章 一级教师评审条件 第八条 教育教学能力、经历符合下列要求: (一)专业知识和能力。具有本学科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法,并将现代教育技术正确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二)育人工作。具有一定的学生管理能力,能够根据所教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劳动教育,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较丰富的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经验,任现职以来,承担班主任(或大中队辅导员)等学生管理工作 2 年以上(博士研究生不作要求),并胜任该项工作。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或承担家长学校课程,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能够针对学生的成长问题提出指导性建议,家校共育成效显著。(教研人员可不作要求)。 (三)教学工作。教学经验比较丰富,并结合教学开展课外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教学效果好,所教学科学生普遍达到教育教学质量要求。 1.中小学教师系统担任过,1 篇有一定价值的教育教学心得、案例或教科研论文,并在单位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中获得好评;或参与过 1 项校本教科研项目,经学校组织鉴定,该研究成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教研人员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主持完成上级教科研课题或指导过至少2项本学科的校本教科研项目,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鉴定,该研究成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第九条 讲课答辩符合要求,工作业绩具备下列相应条件: (一)教师 1.城市学校教师讲授过县级以上教研部门组织的优质课(获县二等奖或市三等奖以上等次)。农村学校教师讲授过县级教研部门组织的优质课。 2.教书育人成绩突出,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所带班级被评为县级以上先进班集体或文明班集体,或本人获县级以上优秀班主任;从事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并申报“少先队工作”专业的人员,所带共青团、少先队获县级以上先进团委、团支部、少先队,或本人获县级以上优秀团(队)辅导员、模范团()[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标准》的通知_八、职称管理_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https://hrss.henan.gov.cn/2019/06-26/1576465.html#:~:text=第四章  绿色通道 第十四条任现职以来获得以下业绩之一的人员,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可以不受单位结构比例限制,专设职数评聘中小学高级教师: (一)教师节期间综合表彰的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或者获得省级及以上政府综合表彰; (二)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及以上奖励的完成人(限前6名); (三)中原名师; (四)省级名师、教师节期间综合表彰的河南省优秀教师或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同时获得省基础教研室规范组织的省优质课一等奖人员。 第五章  推荐与申报 第十五条科学制定职称推荐办法。科学、合理的推荐办法是保证推荐工作公平、公正的基础,是提高职称评审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各地各单位要以本标准和有关职称政策为基本依据,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在广泛征求一线教师和相关教育教学专家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中小学教师职称推荐办法,对获得国家级或省级重要奖项等业绩特别突出者,应优先推荐。有条件的市、县也可以制定全市统一的推荐办法。各地或用人单位制定的推荐办法须经单位教职工大会或职称推荐工作委员会等集体研究程序审议通过,经公示无异议后,报所在地业务主管部门核准备案。省直单位的推荐办法由所在主管部门核准备案。推荐办法相关事项未发生变化的,无需每年重复报备。各级职称主管部门做好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落实“公开、展示、考核、评议、监督”的申报推荐制度,用人单位推荐须符合下列程序: (一)成立职称推荐工作委员会或其他形式的工作小组,其成员中一线教师应不少于二分之一。 (二)实行职称政策、申报数额、推荐办法、申报人业绩条件、推荐结果“五公开”。 (三)对所有申报人提供的参评材料、证件等统一在单位公开展示,公开展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未经展示的材料、证件等一律不得上报。 (四)对申报人任现职以来在师德师风、业务学习、工作业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并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五)组织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对申报人进行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也可采取科学规范的量化赋分办法,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经集体研究后择优提出推荐人员并予以公示。 (六)在公开、展示、考核、评议等推荐程序中采取具体措施,自觉接受专业技术人员、纪检监察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 第十七条申报材料逐级负责,实行痕迹化管理,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申报人对个人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二)申报单位对申报人的工作经历、工作业绩、有关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和推荐程序负责。 (三)业务主管部门、职称主管部门对所属单位或当地职称工作负责。材料接收实行“谁审核,谁签名;谁签名,谁负责”的责任制,哪个环节、哪个方面出了问题,逐级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四)单位人事主管部门、业务主管部门、有关职称管理部门要对申报人报送材料逐级进行审核,并在《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材料审核登记表》中签署审核人姓名。 第十八条公开公示。各级、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完善职称公开和公示制度,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各省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在用人单位进行“五公开”的)。

其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得到广泛认可。申报正高级职称的教师需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定的教学研究成果,需承担过学科教学任务且教学效果良好。城市教师应在农村学校支教1年以上方可优先推荐。

最后,教师还需要在教科研方面有所成就,包括主持或参与过一定规模的科研项目,或获得过省部级以上的教学成果奖。未达标者,除非有突出贡献,否则难以通过评审[0101高校教师系列(2017.1.21)_申报评审条件_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https://hrss.henan.gov.cn/2016/06-23/1577806.html)。

总结来看,河南省的教师正高级职称评审过程要求严格,申请者必须在教学、科研等方面表现优异才能获得晋升。

河南教师正高职称条件

河南教师评定正高级职称的条件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学历与资历要求:申请人需具备博士学位,并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2年以上,或在教学工作中累计超过20年并达到规定的标准[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评价标准》的通知_履职依据_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https://hrss.henan.gov.cn/2022/10-10/2619817.html#:~:text=第三章 一级教师评审条件 第八条 教育教学能力、经历符合下列要求: (一)专业知识和能力。具有本学科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法,并将现代教育技术正确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二)育人工作。具有一定的学生管理能力,能够根据所教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劳动教育,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较丰富的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经验,任现职以来,承担班主任(或大中队辅导员)等学生管理工作 2 年以上(博士研究生不作要求),并胜任该项工作。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或承担家长学校课程,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能够针对学生的成长问题提出指导性建议,家校共育成效显著。(教研人员可不作要求)。 (三)教学工作。教学经验比较丰富,并结合教学开展课外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教学效果好,所教学科学生普遍达到教育教学质量要求。 1.中小学教师系统担任过,1 篇有一定价值的教育教学心得、案例或教科研论文,并在单位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中获得好评;或参与过 1 项校本教科研项目,经学校组织鉴定,该研究成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教研人员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主持完成上级教科研课题或指导过至少2项本学科的校本教科研项目,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鉴定,该研究成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第九条 讲课答辩符合要求,工作业绩具备下列相应条件: (一)教师 1.城市学校教师讲授过县级以上教研部门组织的优质课(获县二等奖或市三等奖以上等次)。农村学校教师讲授过县级教研部门组织的优质课。 2.教书育人成绩突出,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所带班级被评为县级以上先进班集体或文明班集体,或本人获县级以上优秀班主任;从事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并申报“少先队工作”专业的人员,所带共青团、少先队获县级以上先进团委、团支部、少先队,或本人获县级以上优秀团(队)辅导员、模范团()。
  • 教学成果:评审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质量是重要考核标准之一,申报者需担任班主任工作至少两年,并胜任该职位,且在课堂教学中能积极融合思政教育、劳动教育等新理念。
  • 科研能力:教师需在教育科研领域有所建树,例如发表过核心期刊论文或获得过省级教学成果奖,且主持或参与校本教科研项目。
  • 社会服务:城市教师在农村学校支教满一年以上者可优先推荐。

总体来说,河南省教师正高级职称的评审强调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表现出色,还需要在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中有贡献[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标准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标准](https://www.pds.gov.cn/contents/38446/363380.html#:~:text=2)。

河南正高职称条件

河南省教师评定正高级职称的条件不仅要求学术上的成就,还要求申报者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有显著贡献。

1. 教育教学成果:申报者应在现职期间主讲过县级以上教研组织的优质课,并且教学成果卓著,能够指导学生全面发展。例如,担任班主任的教师需要带领班级获得县级以上的先进集体称号,或个人被评为优秀班主任[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标准》的通知_八、职称管理_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https://hrss.henan.gov.cn/2019/06-26/1576465.html#:~:text=第四章  绿色通道 第十四条任现职以来获得以下业绩之一的人员,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可以不受单位结构比例限制,专设职数评聘中小学高级教师: (一)教师节期间综合表彰的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或者获得省级及以上政府综合表彰; (二)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及以上奖励的完成人(限前6名); (三)中原名师; (四)省级名师、教师节期间综合表彰的河南省优秀教师或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同时获得省基础教研室规范组织的省优质课一等奖人员。 第五章  推荐与申报 第十五条科学制定职称推荐办法。科学、合理的推荐办法是保证推荐工作公平、公正的基础,是提高职称评审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各地各单位要以本标准和有关职称政策为基本依据,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在广泛征求一线教师和相关教育教学专家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中小学教师职称推荐办法,对获得国家级或省级重要奖项等业绩特别突出者,应优先推荐。有条件的市、县也可以制定全市统一的推荐办法。各地或用人单位制定的推荐办法须经单位教职工大会或职称推荐工作委员会等集体研究程序审议通过,经公示无异议后,报所在地业务主管部门核准备案。省直单位的推荐办法由所在主管部门核准备案。推荐办法相关事项未发生变化的,无需每年重复报备。各级职称主管部门做好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落实“公开、展示、考核、评议、监督”的申报推荐制度,用人单位推荐须符合下列程序: (一)成立职称推荐工作委员会或其他形式的工作小组,其成员中一线教师应不少于二分之一。 (二)实行职称政策、申报数额、推荐办法、申报人业绩条件、推荐结果“五公开”。 (三)对所有申报人提供的参评材料、证件等统一在单位公开展示,公开展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未经展示的材料、证件等一律不得上报。 (四)对申报人任现职以来在师德师风、业务学习、工作业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并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五)组织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对申报人进行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也可采取科学规范的量化赋分办法,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经集体研究后择优提出推荐人员并予以公示。 (六)在公开、展示、考核、评议等推荐程序中采取具体措施,自觉接受专业技术人员、纪检监察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 第十七条申报材料逐级负责,实行痕迹化管理,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申报人对个人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二)申报单位对申报人的工作经历、工作业绩、有关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和推荐程序负责。 (三)业务主管部门、职称主管部门对所属单位或当地职称工作负责。材料接收实行“谁审核,谁签名;谁签名,谁负责”的责任制,哪个环节、哪个方面出了问题,逐级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四)单位人事主管部门、业务主管部门、有关职称管理部门要对申报人报送材料逐级进行审核,并在《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材料审核登记表》中签署审核人姓名。 第十八条公开公示。各级、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完善职称公开和公示制度,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各省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在用人单位进行“五公开”的)。

2. 教科研成果:教师需要在学术领域有创新,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或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尤其是针对教育教学改革,需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0101高校教师系列(2017.1.21)_申报评审条件_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https://hrss.henan.gov.cn/2016/06-23/1577806.html)。

3. 专业技能与发展:正高级职称不仅是对教学技能的认可,更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全面评价。申报者还需在师德、业务学习等方面表现突出,通过民主评议和公开展示等严格程序,方能推荐评审[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标准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标准](https://www.pds.gov.cn/contents/38446/363380.html#:~:text=2)。

综上,河南正高职称条件要求全面,不仅需要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还需在科研领域有所建树,并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河南高校老师评职称条件

河南省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审主要围绕教师的学术能力、教学成果、科研创新能力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展开。高校教师评定职称时,除了教学和科研成果,还要求在指导学生竞赛或教学创新项目中有优异表现。

1. 教学业绩:河南省高校教师评审时非常注重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需至少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每学年承担的课程必须符合学校要求,且教学效果评价良好[0101高校教师系列(2017.1.21)_申报评审条件_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https://hrss.henan.gov.cn/2016/06-23/1577806.html)。

2. 科研能力:高校教师需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且参与或主持省级及以上的科研项目。此外,教学为主型教师还需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或其他教学类竞赛的奖励[0101高校教师系列(2017.1.21)_申报评审条件_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https://hrss.henan.gov.cn/2016/06-23/1577806.html)。

3. 社会贡献:教师还需要有较强的社会服务意识,例如担任社会组织职务或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些都将计入评审时的重要参考标准。

河南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审严格且程序复杂,要求教师在多个方面表现出色。

河南教师评正高职称条件

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评定正高级职称时,主要从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德育教育以及教学改革等多方面综合考评。

1. 申报条件:中小学教师需具备博士学位或具备同等学历及教学经历,且从事教学工作12年以上,教学效果评价良好。对于农村教师而言,在满足基本条件后,还需在教学质量上获得一定认可,如参加省级优质课比赛并获奖[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标准》的通知_八、职称管理_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https://hrss.henan.gov.cn/2019/06-26/1576465.html#:~:text=第四章  绿色通道 第十四条任现职以来获得以下业绩之一的人员,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可以不受单位结构比例限制,专设职数评聘中小学高级教师: (一)教师节期间综合表彰的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或者获得省级及以上政府综合表彰; (二)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及以上奖励的完成人(限前6名); (三)中原名师; (四)省级名师、教师节期间综合表彰的河南省优秀教师或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同时获得省基础教研室规范组织的省优质课一等奖人员。 第五章  推荐与申报 第十五条科学制定职称推荐办法。科学、合理的推荐办法是保证推荐工作公平、公正的基础,是提高职称评审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各地各单位要以本标准和有关职称政策为基本依据,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在广泛征求一线教师和相关教育教学专家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中小学教师职称推荐办法,对获得国家级或省级重要奖项等业绩特别突出者,应优先推荐。有条件的市、县也可以制定全市统一的推荐办法。各地或用人单位制定的推荐办法须经单位教职工大会或职称推荐工作委员会等集体研究程序审议通过,经公示无异议后,报所在地业务主管部门核准备案。省直单位的推荐办法由所在主管部门核准备案。推荐办法相关事项未发生变化的,无需每年重复报备。各级职称主管部门做好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落实“公开、展示、考核、评议、监督”的申报推荐制度,用人单位推荐须符合下列程序: (一)成立职称推荐工作委员会或其他形式的工作小组,其成员中一线教师应不少于二分之一。 (二)实行职称政策、申报数额、推荐办法、申报人业绩条件、推荐结果“五公开”。 (三)对所有申报人提供的参评材料、证件等统一在单位公开展示,公开展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未经展示的材料、证件等一律不得上报。 (四)对申报人任现职以来在师德师风、业务学习、工作业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并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五)组织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对申报人进行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也可采取科学规范的量化赋分办法,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经集体研究后择优提出推荐人员并予以公示。 (六)在公开、展示、考核、评议等推荐程序中采取具体措施,自觉接受专业技术人员、纪检监察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 第十七条申报材料逐级负责,实行痕迹化管理,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申报人对个人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二)申报单位对申报人的工作经历、工作业绩、有关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和推荐程序负责。 (三)业务主管部门、职称主管部门对所属单位或当地职称工作负责。材料接收实行“谁审核,谁签名;谁签名,谁负责”的责任制,哪个环节、哪个方面出了问题,逐级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四)单位人事主管部门、业务主管部门、有关职称管理部门要对申报人报送材料逐级进行审核,并在《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材料审核登记表》中签署审核人姓名。 第十八条公开公示。各级、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完善职称公开和公示制度,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各省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在用人单位进行“五公开”的)。

2. 教学创新与科研:正高级职称的评定要求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有所创新,还需在科研上有贡献。教师需主持或参与多个校本教科研项目,并且取得有效成果,如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等[0101高校教师系列(2017.1.21)_申报评审条件_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https://hrss.henan.gov.cn/2016/06-23/1577806.html)。

3. 德育与社会责任:教师在德育工作上表现突出,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同时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学校管理[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评价标准》的通知_履职依据_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https://hrss.henan.gov.cn/2022/10-10/2619817.html#:~:text=第三章 一级教师评审条件 第八条 教育教学能力、经历符合下列要求: (一)专业知识和能力。具有本学科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法,并将现代教育技术正确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二)育人工作。具有一定的学生管理能力,能够根据所教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劳动教育,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较丰富的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经验,任现职以来,承担班主任(或大中队辅导员)等学生管理工作 2 年以上(博士研究生不作要求),并胜任该项工作。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或承担家长学校课程,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能够针对学生的成长问题提出指导性建议,家校共育成效显著。(教研人员可不作要求)。 (三)教学工作。教学经验比较丰富,并结合教学开展课外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教学效果好,所教学科学生普遍达到教育教学质量要求。 1.中小学教师系统担任过,1 篇有一定价值的教育教学心得、案例或教科研论文,并在单位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中获得好评;或参与过 1 项校本教科研项目,经学校组织鉴定,该研究成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教研人员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主持完成上级教科研课题或指导过至少2项本学科的校本教科研项目,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鉴定,该研究成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第九条 讲课答辩符合要求,工作业绩具备下列相应条件: (一)教师 1.城市学校教师讲授过县级以上教研部门组织的优质课(获县二等奖或市三等奖以上等次)。农村学校教师讲授过县级教研部门组织的优质课。 2.教书育人成绩突出,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所带班级被评为县级以上先进班集体或文明班集体,或本人获县级以上优秀班主任;从事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并申报“少先队工作”专业的人员,所带共青团、少先队获县级以上先进团委、团支部、少先队,或本人获县级以上优秀团(队)辅导员、模范团()。

河南省教师评正高职称的标准强调教师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教师的德育工作和科研能力是重点考核的内容。

AD
1
意向表
2
评审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最高学历
本科以上
本科
大专
大专以下
2、申报等级
初级职称(技术员/助理)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副高/正高)
3、工作年限
1-3年
4-6年
7-9年
10年及以上
报考所在地
*
请选择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请选择
长沙
株洲
湘潭
衡阳
邵阳
岳阳
常德
张家界
益阳
郴州
永州
怀化
娄底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
   相关百科
   24小时热门百科
更多热门
   推荐百科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