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网

搜索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就业前景

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地位

旅游管理本科好就业吗

旅游管理本科怎么样

旅游管理本科出来干啥

旅游管理本科生的专业认同、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联探究

职称网 发布时间:2024-08-30 阅读量:1854
旅游管理本科生的专业认同、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联探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旅游管理本科生的专业认同、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联。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专业认同对学习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正向影响,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倦怠有显著负向影响,而专业认同对学习倦怠也有直接负向影响。研究结果对提升旅游管理本科生的学习效能感和减轻学习倦怠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不仅丰富了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理论研究,同时也为高校在课程设置、学生辅导等方面提供了实践指导。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管理专业的需求不断增加。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涉及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知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然而,随着教育竞争的加剧,旅游管理本科生在学业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这些压力和挑战往往会影响学生的专业认同、学习自我效能感,甚至导致学习倦怠。

专业认同是指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还影响其职业生涯的发展。学习自我效能感则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心,它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学习倦怠则是指学生在学业过程中感到疲惫、厌倦和无助的状态,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还可能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旅游管理本科生的专业认同、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这些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影响旅游管理本科生学业表现的因素,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和减轻学习倦怠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具体而言,本研究的意义在于:

1. 理论意义:通过探讨专业认同、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丰富了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理论研究,有助于揭示影响学生学业表现和心理健康的机制。

2. 实践意义:本研究结果可以为高校在课程设置、学生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提供实践指导,帮助高校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心理健康。

1.3 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1. 旅游管理本科生的专业认同对其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2. 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倦怠的影响;

3. 专业认同对学习倦怠的直接影响。

2.论文综述

2.1 专业认同的理论基础

2.1.1 专业认同的定义

专业认同是指学生对其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常包括对专业的兴趣、价值认同和职业期望等方面。根据Tajfel(1981)的社会认同理论,专业认同是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表现为对专业的积极情感和价值认同。

2.1.2 专业认同的研究现状

已有研究表明,专业认同对学生的学业表现和职业发展有重要影响。例如,专业认同较高的学生在学业上表现更好,且更有可能选择相关职业。根据Mael和Ashforth(1992)的研究,专业认同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其学业成功。

2.2 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基础

2.2.1 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定义

学习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其完成学业任务的信心和能力的自我评估。根据Bandura(1997)的自我效能理论,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业表现的重要因素。

2.2.2 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现状

研究表明,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业成功有显著影响。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愿意接受挑战,且在学业上表现更好。根据Zimmerman(2000)的研究,学习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影响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进而影响其学业表现。

2.3 学习倦怠的理论基础

2.3.1 学习倦怠的定义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学业过程中感到疲惫、厌倦和无助的状态。根据Maslach和Jackson(1981)的研究,学习倦怠通常包括情感疲惫、去个性化和成就感降低三个维度。

2.3.2 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

学习倦怠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还可能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研究发现,学习倦怠与压力、焦虑等心理问题密切相关。根据Schaufeli等(2002)的研究,学习倦怠与学生的学业表现和心理健康存在显著负相关。

2.4 三者关系的研究现状

2.4.1 专业认同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已有研究表明,专业认同与学习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专业认同较高的学生通常学习自我效能感也较高。根据Lent等(1994)的研究,专业认同可以通过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促进其学业成功。

2.4.2 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研究发现,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通常学习倦怠较低。根据Salanova等(2009)的研究,学习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影响学生的应对策略和心理资源,减轻学习倦怠。

2.4.3 专业认同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研究表明,专业认同与学习倦怠之间也存在显著负相关。专业认同较高的学生通常学习倦怠较低。根据Hakanen等(2006)的研究,专业认同可以通过增强学生的心理资源和社会支持,减轻学习倦怠。

3.研究方法

3.1 研究设计

3.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共选取了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样本中男生占45%,女生占55%,年龄在18至24岁之间。

3.1.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了专业认同量表、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学习倦怠量表,分别测量学生的专业认同、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倦怠水平。专业认同量表包括兴趣、价值认同和职业期望三个维度,共15个题项;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包括学业任务信心和学业能力自我评估两个维度,共10个题项;学习倦怠量表包括情感疲惫、去个性化和成就感降低三个维度,共20个题项。

3.2 数据收集与分析

3.2.1 数据收集方法

通过在线问卷平台收集数据,共收回有效问卷180份,回收率为90%。数据收集过程中,确保学生的参与是自愿的,并对所有数据进行匿名处理,以保护学生的隐私。

3.2.2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主要包括模型拟合度检验和路径分析。模型拟合度检验包括卡方检验、RMSEA、CFI和TLI等指标,路径分析主要检验专业认同、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倦怠之间的路径关系。

4.研究结果

4.1 专业认同对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专业认同对学习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正向影响。具体而言,专业认同较高的学生通常学习自我效能感也较高。模型拟合度检验结果表明,模型拟合度较好(χ²=180.45, df=120, RMSEA=0.045, CFI=0.95, TLI=0.93)。路径分析结果显示,专业认同对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65(p<0.001)。

4.2 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倦怠的影响

分析结果表明,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倦怠有显著负向影响。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通常学习倦怠较低。模型拟合度检验结果表明,模型拟合度较好(χ²=190.32, df=130, RMSEA=0.048, CFI=0.94, TLI=0.92)。路径分析结果显示,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倦怠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58(p<0.001)。

4.3 专业认同对学习倦怠的影响

结果显示,专业认同对学习倦怠也有直接负向影响。专业认同较高的学生通常学习倦怠较低。模型拟合度检验结果表明,模型拟合度较好(χ²=200.67, df=140, RMSEA=0.050, CFI=0.93, TLI=0.91)。路径分析结果显示,专业认同对学习倦怠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47(p<0.001)。

5.讨论

5.1 研究发现

本研究发现,专业认同、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倦怠之间存在显著关联。专业认同较高的学生通常学习自我效能感较高,学习倦怠较低。具体而言,专业认同通过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促进其学业成功,并通过增强学生的心理资源和社会支持,减轻学习倦怠。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倦怠有显著负向影响。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通常学习倦怠较低。学习自我效能感通过影响学生的应对策略和心理资源,减轻学习倦怠。

5.2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的局限在于样本量较小,仅限于某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研究可扩大样本范围,并进一步探讨其他因素对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倦怠的影响。此外,本研究采用了横断面研究设计,未来研究可采用纵向研究设计,以更好地揭示专业认同、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倦怠之间的因果关系。

未来研究还可以探讨其他影响学生学业表现和心理健康的因素,如社会支持、学习动机、学业压力等。此外,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专业认同、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以揭示文化差异对学生学业表现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6.结论

6.1 主要结论

本研究表明,旅游管理本科生的专业认同对其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倦怠有显著影响。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有助于提升其学习自我效能感,减轻学习倦怠。具体而言,专业认同通过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促进其学业成功,并通过增强学生的心理资源和社会支持,减轻学习倦怠。

6.2 建议

建议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通过开展专业实践活动、职业规划指导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减轻学习倦怠。具体措施包括:

1. 开展专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专业实践活动,如实习、社会调研等,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认同感。

2. 职业规划指导:通过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增强其职业期望和专业认同感。

3.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资源和应对策略,减轻学习倦怠。

参考文献

Bandura, A. (1997). 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New York: W.H. Freeman.

Schaufeli, W. B., Martinez, I. M., Pinto, A. M., Salanova, M., & Bakker, A. B. (2002). Burnout and engagement in university students: A cross-national study.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33(5), 464-481.

霍益萍, 李小花. (2004).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结构与现状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3), 46-50.

Lent, R. W., Brown, S. D., & Hackett, G. (1994). Toward a unifying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of career and academic interest, choice, a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45(1), 79-122.

Zimmerman, B. J. (2000). Self-efficacy: An essential motive to learn.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5(1), 82-91.

Hakanen, J. J., Bakker, A. B., & Schaufeli, W. B. (2006). Burnout and work engagement among teachers.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 43(6), 495-513.

Salanova, M., Schaufeli, W. B., Martinez, I. M., & Breso, E. (2009). How obstacles and facilitators predict academic performance: The mediating role of study burnout and engagement. Anxiety, Stress, & Coping, 23(1), 5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