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学》课程中对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效果研究
摘要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教育模式的创新成为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外科护理学等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中,教学效果往往受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学互动性限制。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本文结合外科护理学课程,研究了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效果,分析了该模式对学生学业成绩、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升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教学的互动性,优化教学效果,值得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分课堂混合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实践能力
1.前言
1.1 背景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综合护理素质。随着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传统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学习更多是被动接受知识,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外科护理学课程中,如何将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融合,提升教学效果,成为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1.2 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学生学习成绩、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影响。通过本研究,能够为外科护理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为其他医学类学科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1.3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课程中的具体应用,评估该模式对学生学习成绩、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2.论文综述
2.1 混合教学模式概述
2.1.1 混合教学的定义
混合式教学是指将传统的面授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在线学习平台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通过灵活的学习模式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课堂外的自主学习以及课堂内的师生互动,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1.2 混合教学模式的发展
混合教学模式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欧美地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该模式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混合式教学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不同的教学框架和理论模型。近年来,随着在线学习平台的普及,混合教学模式在各大高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2 外科护理学课程的特点
2.2.1 外科护理学课程的实践性
外科护理学课程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课程内容不仅涉及理论知识,还包括大量的临床实践技能训练。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通过课堂学习掌握理论知识,但在实践操作中缺乏足够的训练和反馈,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强。
2.2.2 外科护理学课程的综合性
外科护理学课程涵盖的内容繁杂,涉及到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课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护理技术,还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应对复杂护理情境的能力。
2.3 相关研究
2.3.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于混合教学模式在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许多研究表明,混合教学模式在护理学教育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部分研究还指出,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尤其是在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方面效果显著。
2.3.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者对于混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学生学业成绩、学习态度和学习效率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发现,混合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尤其是在需要大量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的学科中,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3.研究方法
3.1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法,通过对比分析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实验对象为某高校护理专业的两组学生,其中实验组采用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控制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学业成绩分析、学生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3.2 数据收集
本研究的数据收集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一是通过学业成绩对比分析学生在不同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成绩;二是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认知与反馈;三是通过学生访谈收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对教学模式的建议。
3.3 数据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评估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业成绩、学习兴趣、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影响。
4.研究结果
4.1 学生学业成绩分析
通过对实验组与控制组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控制组,尤其是在临床护理技术的操作性题目中,实验组学生的表现更加出色。
4.2 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实验组学生对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认同度较高,普遍认为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大多数学生表示,分课堂模式使得课堂学习更加灵活和自主,而混合模式的在线学习平台则让学生能够在课外自主学习和复习。
4.3 学生实践能力提升
实验组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提升,尤其是在护理技术操作、临床沟通能力等方面,实验组学生的表现优于控制组。通过分课堂混合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5.讨论
5.1 教学模式的优势
本研究结果表明,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具有显著的优势。首先,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课堂互动进行知识的巩固与提升。其次,分课堂模式能够使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的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师生互动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5.2 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
尽管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本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教学效果的优劣仍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设计等都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推广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5.3 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样本量较小和研究周期较短。未来的研究可以通过增加样本量和延长研究周期,进一步验证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长期效果。
6.结论
6.1 研究总结
本研究探讨了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表明,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业成绩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6.2 改进建议
为了进一步提升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效果,建议在实践教学中加强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此外,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课外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与复习。
参考文献
1. 王芳, 李红.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教育教学论坛, 2018, 10(5): 123-125.
2. 张伟, 刘杰. 外科护理学课程中混合式教学的应用探索. 护理学杂志, 2019, 34(2): 50-52.
3. 李娜. 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护理学生实践能力的影响研究. 高等医学教育, 2020, 40(3): 45-47.
4. 刘莉.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护理学课程改革实践. 教育研究, 2017, 38(4): 80-82.
5. 王东. 分课堂模式对护理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护理学杂志, 2021, 35(1): 32-34.
6. 张琳, 王雪.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护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学术交流, 2018, 24(1): 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