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km/h
B.30km/h
C.35km/h
D.40km/h
A.20km/h
B.30km/h
C.35km/h
D.40km/h
A.480
B.360
C.240
D.120
A.对受自然因素作用易产生破坏的边坡坡面,应根据边坡的土质、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坡率、高度,以及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要求等,选用适宜的防护措施
B.软硬岩层相间的挖方边坡应根据岩层情况采用全部防护或局部防护措施
C.采用植物或喷护、挂网喷护等防护措施的,以及年平均降水量大于400mm地区较高的土质挖方边坡路段,宜在坡脚处设高0.5m~1m浆砌片石护坡或护墙
D.当浆砌片石护墙高度大于12m、浆砌片石护坡和骨架护坡高度大于15m时,宜在适当高度处设平台,平台宽度不宜小于1m
E.浆砌片石护墙、护坡的基础应埋置在路肩线以下不小于1m,并不应高于侧沟砌体底面;当地基为冻胀土时,应埋置在冻结深度以下不小于0.25m
A.新建道路应采用小于或等于最大纵坡一般值
B.改建道路、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可采用最大纵坡极限值
C.快速路、主干路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经技术经济论证后,最大纵坡极限值可增加1.0%
D.积雪或冰冻地区的快速路最大纵坡不应大于3.5%,其他等级道路最大纵坡不应大于6.0%
E.道路最小纵坡不应小于0.3%;当遇特殊困难纵坡小于0.3%时,应设置锯齿形边沟或采取其他排水设施
A.600
B.800
C.1000
D.1600
A.480
B.360
C.240
D.160
A.快速路与快速路相交,应采用枢纽立交
B.快速路与主干路相交,应采用一般立交
C.快速路与次干路相交,应采用分离式立交
D.主干路与主干路相交设置立体交叉时,宜采用分离式立交
A.强度
B.稳定性
C.抗变形能力
D.耐久性
E.刚度
A.道路汇水点、人行横道上游、沿街单位出入口上游、街坊或庭院的出入口等处均应设置雨水口。道路低洼和易积水地段应根据需要适当增加雨水口。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设有连续绿化带时,人行道内侧宜增设雨水口
B.雨水口形式分为平篦式、立篦式等,平篦式雨水口分为有缘石平篦式和地面平篦式。缘石平篦式雨水口用于有缘石的道路。地面平篦式可用于无缘石的路面、广场、地面低洼聚水处等。立篦式雨水口可用于有缘石的道路
C.平篦式雨水口的箅面应低于附近路面10mm~20mm;立篦式雨水口进水孔底面应低于附近路面10mm
D.雨水口的间距宜为50m~100m
E.雨水口的泄水能力应经计算确定